日记-短评
2019-10-09
看过的每一部电影和书籍,自己都会写一点短评。早前是在豆瓣直接标注的,不过自从某个不可抗因素导致豆瓣广播关闭,自然觉得一切都不那么可靠了。 所以,此后大约会逐渐将一些有点意思的短评发布在这里。 同时,一些值得分享的日常见闻与想法,也一并写在此处。
2019-10-14
Idea
故事工业游戏化:
电影几乎都是为叙事而服务的。
但是我们知道,并不是任何一个视频都在试图讲述一个故事。
视频可能是教学向的,也有可能是新闻传播向的,等等。
作为视频的一个子集,电影能够独立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。 更为重要的是,电影的体系催生了一套完整的拍摄理论(也可以说是视频制造理论),使得普通人也可以拿起相机或DV拍摄自己的短视频。
因此联想到,游戏是否也会有一个子集,形成一个类似电影的制作体系,并且使得普通人也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制作成一个游戏呢?
我认为这种情况在未来将会是广泛存在的。
游戏的形式比之于视频,要更加的复杂多样。但就像电影作为视频里叙事的主要形式,也将会有某种具体的游戏形式作为游戏叙事的主要载体。
不同于3A的是,有些游戏的第一考量要素并非游戏性,而是剧情。这其中的代表就是AVG(视觉小说)。但是它的问题在于叙事的信息载体是文字,而非一般游戏更加注重的画面。
通过画面进行叙事,具有交互但是不一定具有游戏性的游戏类型,其实也可以说已经存在了,RPG Maker制作的很多游戏都满足这个特点。RPG Maker甚至本身也是一个游戏标签了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简单的说,就是未来会出现一种叙事类型游戏,画面表现真实,其开发引擎可以完全图形化操作,并且可以个人开发。然后它会被给予另一个名字来具体定义,就像电影之于视频。
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叙事?因为只有故事是每个人都会讲的,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设计和思考游戏的玩法。
2019-10-13
Idea
伴生AI:
人类个体怎样实现永生,主要有两种方式,生理永生和数字化永生。这里考虑数字化永生。
扫描大脑,上传意识,虽然这种方式科幻小说中通常的设定,但是我认为在其技术达标并实现之前,可能人类会用另一种方式来同样实现数字化永生。
数据上传永生的技术前提主要有三个。
- 一是生物扫描,重点是能够扫描并提取大脑中存储的信息。
- 二是硬件基础架构。
- 三是软件层面的模拟。
第二点应该能够实现(就单纯算力而言,目前大概就已经足够),当然它也是必须的前提。
第三点无论采取任何方式,也都是必须的前提,也就是说,已经出现一种能够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(实现强人工智能)。
重点在于第一点,我认为扫描,提取和转化的技术并不是实现数字化永生的必要条件。
通过伴生AI的方式,能够取代第一个条件。
具体来说,在第二和第三个条件满足之后。人在出生时就会携带一个芯片(或是其他的某种穿戴设备),这个芯片能够同步获取到宿主所体验到的所有信息。宿主随着时间不断成长,这个芯片中的神经网络也同样随着时间不断成长,并且由于两者所接触到的信息(输入信息)时完全一致的,两者的输出反馈也是一直的(芯片从宿主的反应可以获取)。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,对于同样的输入,芯片中的网络将会做出与宿主越来越一致的反应。
当宿主的肉体消亡时(可能是被动肉体死亡,也可能是处于主观的意志选择肉体死亡),就可以将芯片移植到机械结构中进行运行,由此实现宿主个体的数字化永生。
2019-10-9
Music
博客更新了一首歌(爱人错过),替换了一首歌,去掉了一首坏链的歌(李志的杭州)。
其中告五人是我最近十分喜欢的一只乐队,他们歌曲的风格挺多样的,双主唱听起来的感觉非常舒适。
Enchanters是龙腾世纪3中的歌(虽然我没有玩过龙腾世纪),吟游诗人之歌。
Movie
王牌特工:特工学院 Kingsman: The Secret Service (2014)
4*
各种神奇的特工装备,以及不着调的反派及剧情设定,当然还有爆炸的烟花,是一部披着冷峻特工题材外表,实则具有想象力的爽片喜剧。
万能钥匙 The Skeleton Key (2005)
4*
核心的设定看似普通,细想则确实出彩且具有深意—只要相信就是真的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可以解释影片内许多的不合理情节,当然主角的圣母心依然是缺乏根据的。
总之会发现,影片内核和宗教信仰居然是同样的一个设定,能从这个角度拍成惊悚片真的挺有意思的。 另外,万能钥匙这个片名完全和主题扯不上联系。